不知不覺寒假時間已經過半,每到寒暑假,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,常常只顧著放松,而容易忽視一些事情。其實,孩子放假再開心,有些事也一定要重視起來。
你家孩子的寒假狀態是怎樣的呢?
現在青少年在假期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沉迷手機了。手機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給大多數的家長帶來了不少的困擾。
如果孩子沉迷于手機家長應該怎么做呢?接下來蘇小騰來給各位家長說上幾點:
一、家長不要強勢打壓,應采取懷柔政策。
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,他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,有點固執和叛逆。
如果采取強制手段,沒收手機不允許他玩,他會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,跟父母對著干,長此以往,不僅破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,更激起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迷戀。
二、向孩子講述手機的危害,讓他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。
給孩子做思想工作,讓他認識沉迷于手機的危害,明確這個時期學習才是首要任務。
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關系不太依賴,家長與孩子溝通時,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,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。如果家長覺得直面與孩子溝通效果不大,可以通過書信、微信等方式,與孩子傾訴彼此的想法。
三、與孩子協商使用手機的時間、次數。
讓孩子一下子就戒掉手機,這種方法是不行的,家長可以先跟孩子規定使用手機的時間,在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后,可以適當的玩手機。
比如寫完作業后可以玩一到兩個小時的手機,雙方做好約定遵守規則,如果不遵守規則是要受到相應的處罰,比如做家務、禁止玩手機2天。
四、引導孩子通過手機學習新知識。
網上的知識涉及到各方各面,通過引導孩子去篩選有益的知識,通過閱讀學習更多的新知識、開闊孩子的視野。
比如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時,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名著,瀏覽新聞,熟知各地的風土人情,也可以觀看一些教育性的節目。
五、尋找替代孩子玩手機的娛樂活動。
孩子沉迷于玩手機,是因為他對其他的愛好不感興趣,如果你安排豐富的娛樂節目,或者幫助孩子發掘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,轉移孩子對手機的興趣。
比如帶孩子去爬山、游泳,讓孩子鍛煉身體;經常帶孩子去讀書館、參觀各種具有文化素養的文化活動。
六、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,不沉迷于游戲。
想要讓自己的孩子不沉迷于手機,家長要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。
很多孩子沉迷手機就是從家長沉迷游戲引起的。如果家長一到家就玩游戲,不花時間陪孩子,不關愛孩子,孩子從家長的一言一行中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。所以教育孩子,首先家長自身要做到,給孩子樹立榜樣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李玉玲曾呼吁廣大青少年家長: “青少年可塑性強、同時自制力差,需要家長耐心引導,重要的是家長要放下手機、拿起書本,同時要留出時間與孩子共同讀書、運動、交流,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感受親情的溫暖和被關注的心理滿足,與孩子溝通交流。 合理利用手機軟件促進學習、有效工作和方便生活的經驗心得,讓孩子養成主導手機等電子產品為人服務的習慣,而避免孩子成為‘低頭族’。 ”